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关于我县工业经济“冲千亿”的思考与建议

金湖县老科协工业分会  柏淮传  王勤才  周树根

工业经济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我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工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完善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工业发展在规模体量、发展质效、创新能力、企业实力、绿色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交出了金湖工业经济优质发展的时代答卷。

今年年初,贺宝祥书记又在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争创“全国百强、全省先进、全市第一”为统领,聚焦工业产值超千亿奋斗目标,聚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持续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奋力开创“智造金谷、水韵湖城”经济建设新局面。

聚焦县委工业经济“冲千亿”的奋斗目标,县老科协工业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县工业经济“冲千亿”的产业基础、困难挑战以及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分析研究,并提出积极的对策和建议。

一、正确认识工业经济“冲千亿”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工业经济这一地方经济发展牛鼻子”,心往工业上想,劲往工业上使,智往工业上谋,全力推动工业经济优质发展。坚持抓政策服务、抓产业培育、抓创新推动、抓重特大项目攻坚,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和显著成效。2021年,全县就完成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3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连续两年全市排名第一。以工业项目强劲的增长态势、工业经济的优质高效发展,我县工业经济“冲千亿”奠定了产业基础

(一)、规模实现新突破

  2021年底,全县规上企业324家,全年完成规上企业总产值394.3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完成规上企业应税销售收入343.7亿元,同比增长28.8%,全年工业入库税金增长15.6%完成规上工业用电量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1家,增长23%。今年一季度,我县通过市认定亿元以上开竣工项目分别达16个、8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各项工业经济指标均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其中工业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工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90.6%、56.4%、17.6%;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3家,总数已达337家、全市排名第一。

(二)、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

全县累计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全市领先;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拥有国家“万人计划”4人,实现淮安市国家“万人计划”零的突破,全市领先。全县计认定省级以上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4个,获批省新产品新技术28项,列入省新产品新技术推广目录16项。常盛动力获批省工业设计中心认定,协成科技、三木机械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奥尔机械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三)、品牌创建彰显新成效

  2021年,全县规上企业开票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58其中,石油装备的龙头企业金石集团处于全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行业16强,水下井口、HH级井口、大口径球阀、电缆穿越器等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0家、5件中国驰名商标、17件省著名商标、15个江苏省名牌产品。金石机械、红光仪表厂、小青青机电设备3家企业获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认定

(四)、产业培育迈上新台阶

突出产业培强培优,理士电池销售迈入50亿规模,培植亿元企业10家,新增列统企业61家,实现全县制造业占比达55%。推动企业“智改数转”,西派集团等4家企业建成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宝翔体育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星级“上云”企业。建成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0家,斯必德等2家企业获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支持。强化“专精特新”培育,建成红光仪表等4家国家级、润仪等3家省级、新金菱等23家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沃德托普公司获省首台(套)重大设备及关键部件认定。  

二、要客观分析我县工业经济“冲千亿”的困难挑战

我县工业经济虽然近年来呈现强劲增长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具备了工业经济“冲千亿”的实力基础和基本条件但要如期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不少的困难挑战,不仅在增量上有一定瓶颈,而且在质效提升上也一定难度。特别是业规模实力产业集群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人才的集聚吸引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我县有能生产吸收99.27%有害蓝光的纳米防蓝光眼镜的视科新材料;有研制出全球首台套大倾角矿用盾构机的神盾机械;有发明全球首台中心孔式新型水下采油树的金石集团;有研发出耐1500℃高温A2级防火铝复合板的协诚科技这些企业拥有自主科技创新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快速发展。但大部份企业产品,特别是我县高端装备制造产品主要集中在零部件产品、配套产品、二级市场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行业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只是采用买进、装配、贴牌生产工艺,核心部件技术研发缺失,产品利润主要来源于加工装配,附加值低。行业主导权不强,具有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企业较少,终端产品或整机产品制造企业较为缺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二)、业规模实力亟待壮大。

从龙头企业看,产业领军企业不多龙头骨干企业较少。就产业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而言,规模体量也较小。2021年我县石油机械装备产业、智能测控装备产业、智能传动装备产业年销售收入未突破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仅江苏理士电池1家,年销售超5亿元的企业也仅有江苏云达铝业11小微企业转规上企业、新增规上企业数量较少,亟待采取措施壮大规模实力

(三)、产业集群水平亟待加强。

我县工业已细分出40多个门类,建有石油机械、仪器仪表两大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建有省仪表线缆产业集群品牌培基地等10个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一主一新”两大产业体系。石油机械、体育用品集群产业链较为完善,其他产业链不强且不全。特别是众多中小企业受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制约,产业链短缺,集聚能力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程度不高,集聚效应尚未真正体现,产业联动性不强产业集群规模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人才集聚能力亟待提升。

目前我县工业经济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从发展载体看,缺少国家级研发机构及技术转移中心,高端创新人才资源相对不足。从企业研发看,规上企业中开展研发的活动偏少,企业研发平台活跃程度不高,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企业与高校院所的长期合作和以产权为纽带的深度合作还不够。集聚专业人才能力不足,既缺乏高素质的研发人才,又缺乏经验丰富的高级工匠“一张蹦床闯世界”、“一块镜片销亿元”的行业领军企业家屈指可数。

三、要研究细化我县工业经济“冲千亿”的切实举措

我县要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理念,聚焦量质并举,加快动能转换。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以大平台支撑大产业,以大项目赋能大发展,以决战决胜姿态加速工业经济跨越赶超。突出绿色低碳导向,坚持对内挖潜与向上争取并重、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并举,不断突破要素瓶颈、优化要素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才能实现工业经济“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塑造工业经济“冲千亿”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工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打造省创新型示范县、苏北创新发展引领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重点支持企业高水平建设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提升研发层次和水平,推动形成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和掌握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完善支持创新政策体系抢抓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机遇,加强创新动力机制、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和优化协同创新机制的改革探索,以持续高效的体制机制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富集的科创资源,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组建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攻关,加强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创新高地技术转移合作,引进建设一批创新园区,增强整体创新实力。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筑牢工业经济“冲千亿”的硬核支撑力

突出扩大增量与优化存量两端发力,持续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结构转型、能级提升,不断筑牢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根基。推动优势产业集群成链。实行主导产业“链长制”,大力推进“延链”“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链企业联动发展。支持高端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围绕南高齿项目布局风电机组制造产业,鼓励石油装备、仪器仪表、煤矿机械等向成套化、智能化等价值链高端攀升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健康三大产业,构建“县级链长牵头、责任部门负责、产业规划引领、工作专班推进、配套基金跟进、专业智库支撑、行业协会助力”的工作体系,着力增强产业链培塑能力。推动新兴产业裂变发展。抢抓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优势,以新能源、高端环保、智能成套、航空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实施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企业。推动新材料产业迭代更新,加快在质子交换膜、改性树脂、墙体材料等复合材料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确保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分层次建立企业培育库,扎实推进小微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冲亿元、亿元企业上台阶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领头羊”和细分市场冠军。加速大健康产业集聚,引导健康用品生产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支持卫生设备制造企业向消费品市场布局,初步形成100亿级大健康产业。支持鼓励企业与央企、国企、上市企业合资合作,通过战略重组、增资扩股等路径做大做强,打造一批产业地标、行业高峰。

(三)、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增强工业经济“冲千亿”的综合承载

提升园区发展能级对标国家高新区创建标准,优化开发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争创省级高新区。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管理要效益、向开放要空间,推动园区空间布局向特色集聚转变,运营水平向集约高效提升,产业链条向区域融合拓展,不断建强工业经济主阵地。优化重点空间布局。加强整体联动,统筹考虑产业方向、功能定位、空间边界,完善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主体、镇街工业集中区为配套、村级创业点为补充的产业承载体系。释放集成改革效能。“小机构、大服务”为目标,稳妥推进开发区“去行政化”改革,加快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激励担当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推动开发区“瘦身强体”、回归本位。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引进一批研发设计平台、检验检测平台、咨询评估机构,加快建设计量中心、港口物流园立足现有基础,优化配套服务,持续做特做强。

(四)、营造“双创”良好环境,激发工业经济“冲千亿”的不竭源动力。

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引领,以构建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完善平台建设为支撑,造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不断激活经济增长“新引擎”。打造营商服务高地。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全面推行定制代办、并联审批、容缺预审机制。常态化实施“拿地即开工”“建成即投产”,积极探索“承诺即开工”,让项目建设每个环节都能按下“快进键”。打造人才集聚高地。高度重视培育、引进、用好各类人才,设立“荷都俊才”创投基金,深入推进“荷都三才”计划,实施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技能人才引培“十百万”行动,以人才“补短板”打造产业“潜力板”。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做到“筑巢引凤”与“引凤还巢”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尖端人才与技师工匠相结合。打造企业家成长高地。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激励广大企业家始终坚守实业、深耕主业,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激情、心胸和情怀,争当行业的“龙头企业”,争做市场的“细分冠军”。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用人环境,提升人才吸引力,使我县工业经济大发展所需人才能骋得来,用得上,留得住,为我县工业经济“冲千亿”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