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区老科协卫生健康分会
我区基层医疗机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事业有了新的期待和更高要求。针对这一新情况,我们对全区基层卫生院建设及效能发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出建议。
一、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面临的问题
(一)镇卫生院人才队伍不稳定。基层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同)现有在编人数369人,其中借出108人,实际在编在岗261人,临聘人员193人,其中借用村医37人。2.村级人员缺乏、能力不足。基层村卫生室现有在编村医194人,其中借出37人,退休返聘30人,实际在岗村医224人(含借出人员)。按照1-1.2‰的标准尚缺百余人,只有70名女村医,全区120个行政村(居委会),93个村卫生室,不能达到每村配一名女村医的标准。同时,有的村医年龄老化、知识陈旧,电脑不会操作,所提供的服务有限,又因长期不招村医,村医队伍后继乏人。
(二)机构编制数与基层实际需求不匹配。我区常住人口33.91万,目前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数是2009年按13人/万人比例核定,核定编制数为454人。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需要,基层卫生院实际人员应按照15-18人/万比例进行配备,我区实际还需配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70-170人;村卫生室村医应按照10-12人/万比例配备,我区实际还需配备村医100-200名。
(三)基层卫生人才需求种类及数量不足。根据我区现有基层卫生人才构成与分布情况,结合基层卫生发展需求,当前基层卫生人才需求较为强烈的岗位依次是临床医学类(含中医、麻醉)、医技类(主要是影像、检验专业)和公共卫生类。需求比例约为3:1:1,按照我区人才配备需求,我区还需基层临床医学类人才约70人,其中临床45人,中医15人,麻醉10人;医技类20人,其中医学影像12人,医学检验8人;公共卫生类20人。
(四)基础设施设备方面。部分镇大部分村卫生室地理位置不合理,业务面积不足,村卫生室的设备药物品种少,设备较多停留在“老三件”上。虽然区委区政府从2017年开始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分3年升级改造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貌,但需要3年过渡时间。个别卫生院生活区较多房屋破旧、简陋,防保所面积及科室规划不达标。大多数卫生院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靠省扶持的设备投入解决不了基层设备更新问题。
二、建议和对策
一是健全基层卫生人才经费保障机制。建议按照核定编制数预算和安排基层卫生人员经费(目前按照在编在岗人员数落实人员经费)。还应明确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与人员经费分开测算,不要将基本公卫项目经费60%部分纳入到人员经费总额。二是推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从政策上留人。建议加强与人社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出台落实全科医生超岗位聘任和备案制岗位统一设置管理的政策文件,并督促各地人社部门和卫健系统贯彻执行,在缓解基层卫生院高级职称无岗位兑资等问题的同时,也可以推动基层卫生人员同工同酬(主要是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措施的落实。三是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待遇水平。 在待遇上留人。落实基层卫生院公益一类财政保障责任,按照公益二类标准,合理确定基层卫生院绩效工资总额;按照“两个允许”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的50-60%可全部用于职工的绩效奖励;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基层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绩效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业务骨干倾斜;继续推进和完善基层卫生骨干人才的遴选,提高遴选比例,实行骨干人才协议工资制;提高乡村医生定额补助(基药补助)标准和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积极推行乡村医生职业年金制度。四是创新基层人才引培机制。 按照15-18/万比例,适当增加基层卫生院编制总量;组建区域卫生人才发展中心,推行“区管镇用”;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制度,建立弹性人才规培机制。全科医生可就近安排在县级医院进行规培,实行短期规培和累计叠加计算规培时间的方式;创新村医招录方式,借鉴大学生村官的招录经验,出台加强村医队伍建设方案,强化财政保障机制,按照年人均5万元的补助标准用于招录大学生村医,按照年人均3万元的补助标准用于招录乡村护理队伍,引导村医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区老科协卫生健康分会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