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老科协 高琰 宋林书 王庆海 邱家均
我们老科协近日对永怀路段进行走访调研。永怀路地处周恩来纪念馆南部。东从区民政局办公楼至西边名人亭地段,总长约1600m左右。目前,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对加快永怀路综合规划管理,应提上议事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将调研情况和粗浅建议及综合对策,报请区领导阅示。
一、目前现状和存在问题
永怀路由于历史和现实存在的种种原因造成,主要现状和存在问题是:
1.道路偏窄,交通拥挤,与旅游业共建共享不相适应。
①此条路宽约仅有10m左右,有的地段还不到10m,群众称之为 “半边路”。南来北往的机动车、人力车、人流量均融为一体,行走在这条路上。上下班高峰时,加之节假日,特别是在春秋季节、车辆和各地的中外游人去周恩来纪念馆参观时,属人流高峰期,拥挤显得更为突出,严重时,碰撞事故时有发生。
②烈士陵园地段、纪念英烈广场等处面积太小,而且无停车场,周围居民住宅与烈士陵园间距太近,几乎把烈士陵园紧紧围住,周围没有较大的空间,原规划不切合目前的现状。
2.房屋破旧,脏乱差,与周恩来总理故乡政治知名度不相适应。沿永怀路段以南的居民房屋多年破旧失修,参差不齐;有的餐饮饭店房屋低矮,设施老化,脏、乱、差的污水垃圾随处可见,乱搭乱建的简易棚、坯,小仓库,沙石场以及小厨房影响环境优美;还有的养峰户,在夏季来临时,苍蝇、蚊虫到处乱飞,使南来北往的游客皱眉,调脸而去,这里已成为现代城市旅游的“灯下黑”!
3.无娱乐场地,人员拥挤。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不相适应。
①居民无娱乐场地,周恩来纪念馆南部的“观景台”,变成了游人和居民们唱歌、广场舞、打牌、健身、聊天等各种娱乐活动的阵地。“观景台”的面积本来就不太大,居民每天以及在节假日在此娱乐活动和围观的人员多达成三、四百人,还有一部份围观人员占领永怀路道路边,影响交通安全。
②娱乐活动人员和围观人员扔下的烟头、果皮等垃圾,无人打扫,影响环境卫生。
4.绿化不规范,杂草丛生,与改革开放的旅游新形势不相适应。永怀路沿路和烈士园地段绿化档次太差,树木大多数是不成行的小杨柳树木,不是四季常青的名牌树木,而且这些树木高低不一,东倒西歪。还有的地段绿化脱节,地面杂草丛生,杂乱无章。
二、建议与对策
发展永无止境,创业未有穷期。坚持人民至上,办好百姓“心头事”。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展望新时代,凝民众之心,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必须走在时间前面,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因此,我们要育新机,开新局,谋新篇。绘得名城绣,必须大手笔,高质量地构筑秀美旅游之城,坚持疫情防控和旅游产业发展“两手抓”,要以更新理念,推进思想大解放;以更强的举措,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更无惧勇气,推进改革创新,直面挑战,“疫”中抢机,谱写周总理家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淮安区旅游产业强区跑出高速度,缔造新热度!
1.城建提档,展魅力。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韧劲,真正从高处着眼,深处扎根,实处发力,提升老城区,繁荣新城区,“双区联动”工程,稳步实施,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商务功能不断丰富,干净、秀美、精致的“品质旅游”区呼之欲出。着重要抓好三点:
①扩建永怀路,与楚州大道相衔接。将现有的10m宽的路,扩建到50m 宽,两侧分别设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中间设2m宽的花草树木池和永怀路两侧四季常青的特色树木,致力打造“月月开花,季季常青,处处飘香”的最具生态气息观赏价值,休闲品质的美丽景观的永怀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②改造扩建东长街北端道路。由现在10m增加50m同永怀路相衔接,提升老城区交通形象,保证快车、慢车、人行道畅通无阻,以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
2.生态提优,挖潜力。把“绿色家底”,添彩“火红年代”,把“生态优势”转为发展功能,吹响生态环境高质量协奏曲。对永怀路向南直至东门大街(美食街)含东长街北端,对棚户区按城市规划要求,科学给予改造。
①抓棚户区改造,改善好环境。凡不符合现代化城市规划格局的低矮、破旧、年久失修的老屋全部拆除(文物古迹的房屋除外),坚持一体成型,一劳永逸,一张蓝图绘到底。这样可将东部的周恩来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与西部的“名人亭”融为一体。彰显古城特色,把棚户区改造成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品牌工程。
②坚守生态优先,保生态环境。有文渠穿城而过,条件得天独厚,淮安城区因水而兴,因绿而美。可考虑建好周恩来纪念馆水上乐园,这样拥有一幅水绕城,绿抱水,生态好,环境美的自然画卷。无论怎么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第一要务,必须科学规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严格守住生态保护,以绿色产业为主体结构和绿色宜民为标志环境,全面擦亮生态底色。坚持生态优先,以现在的“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植入“绿色基因”,绽放“生态文明”之花,绿色崛起,实现生态旅游活力,增强焕发淮安区旅游的新生机。
3.位度提升,增活力。“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为建立高质量的旅游区奋进直追增活力。作为此段的旅游区,必须有新的担当,新作为!应有强烈的使命抱负,坚持“三增加”。即:坚持“土地整治”,增加资源集聚,提高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土地整治”,增加生态修复,提高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土地整治”,增加互利共赢,提高古城风貌。为此,要抓住机遇,找准方位,谋略位度提升,把永怀路南部全方位融入周总理纪念馆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凝聚“提升首位度,建立首位旅游区”的发展共识,打造品质旅游区。以干净整洁,表里如一,给外地游客和客商的第一良好印象。发挥城市商业,文化、旅游等资源相对集中的优势,大力发展契合古城经济潮流的新业态,新经济,为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新功能,撑起振兴总理家乡旅游业一片新天地。
4.文化提升,显张力。不忘宗旨守初心,践行公益暖人心。奔涌千年的大运河驶经这里,澎湃南去拥抱长江、大海,给淮安区留下了人荟萃,底蕴浓厚的文明积淀。如今,淮安古城站在新时代、新机遇的历史“风口”,要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文化素养滋润城市内涵,滋润城市品格。
①坚持生态宜居,把文明大爱之城靓丽在世人面前。淮安古城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缘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把群众精神生活“富起来”。
②坚守文化滋养,更好彰显文化古城的特色。在已拆迁后土地上,可规划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为唱响新时代的古城大运河的漕运之歌,讲好历史故事,灵活引入新型、高端业态,以便激发文化资源达到润物无声的宣传效果,更好地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滋养、城市品位,增强城市魅力。
在此地段可规划建:科技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夕阳红活动中心;淮扬菜特产的文化中心。让南来北往的游客,购淮安土特产物品,并且品尝淮扬菜。淮安好人馆、名人馆;鼓励淮安籍文化名人,在外乡贤回乡兴办工作室,名人书屋等特色文化场馆,深度发掘淮安区厚重文化底蕴,使浓厚的淮安区文化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大放异彩,文化铸魂,演绎淮安区融合的新乐章,展示淮安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的新风采。使红色文化引来客人,历史文化美景留住人。丰富的文化馆品,让更多的老百姓不仅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并且也找到了乡愁的味道,更能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增强群众幸福指数,居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归属感,同时,对社区治理上也上了新台阶!
以上调研,思考与建议供领导阅示,以便研究实施。我们坚信,群众所反映的问题,也是领导所关注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永怀路以南的地段经过科学规划,改造建设将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