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吕良镇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调查与建议

金湖县吕良镇老科协  陈玉瑚

 

城乡一体化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趋势,也是城乡共同繁荣的内核举措。近年来,金湖县吕良镇依据自身区域优势和古镇厚重的人文积淀,积极融入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一是加强领导。成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领导小组,书记、镇长任组长和副组长;二是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将废弃用地和目前无人居住的宅基地列入动迁范围。三是切实维护老百姓的根本利益,按照政策兑现拆迁补偿费。由于措施得力、行动迅速,使小城镇建设进程走在全县前列。为进一步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镇老科协组织调研组,专题调研分析了吕良镇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积极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吕良镇地处洪泽、淮安、宝应三县(区)交界,东邻前锋镇、泗湾湖农场,南与金北街道一衣带水,东北濒临白马湖,西北与洪泽区岔河镇隔河相望,距县城约11千米,总面积104.72平方千米,人口3.26万人。现辖2个社区、16个行政村,是江苏省222个重点镇、金湖县2个中心镇之一。计划经济年代,这里三面环水、交通闭塞,在同类乡镇中显得相对落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吕良镇党委、政府不彷徨、不等待,迅速调整战略思路,通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不断加大集镇投入,从强化小城镇建设、提升集镇品位、展示商贸重镇和湖西古镇风采入手,抢抓机遇,重振古镇雄风,城乡一体化建设速度令人瞩目。

2010年开展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后,吕良镇已成为县域内北片工业项目重要聚集地之一。迄今为止,先后已有32个工业项目在镇内落户。随着白马湖环湖大道建设进程加快,沿线陈庄、三圆、军舍、张坝泰山等村依据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区域优势成为加快滨湖花园、湖畔旺屯吕良小区建设的先行者。

二、主要做法

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城乡挂钩土地复垦整理工作,在拆除旧房和砍伐树木的同时,对部分动迁的困难户进行了妥善安置,其具体做法是:

1.坚持以统一思想为先导。党委政府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提升到讲政治高度和梦圆小康予以部署和落实,从而使镇村(社区)居民,尤其是处于发展前沿地带的居民充分认识到统筹城乡经济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经济统筹协调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2.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目前已新开发集镇西南滨湖花园10万平米,西北湖畔旺屯小区26万平米,集镇东侧吕良小区15万平米,累计建小区51万平米,可解决10个行政村(居)农民1300户,5000多居民人居问题。截止6月份,已基本完善控建拆违和老庄基改造管理体系,正积极引导村民搬迁入住。

3.坚持以完善政策为保障。为切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吕良镇推出四大政策体系,对动迁农户以平方置换平方,并按政策补贴搬迁安置费;二是优先缴纳新农合医保,在此政策的引领下,全镇参保居民达100%;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确保到龄即可享受社会保障;四是依托镇社区教育中心和劳服所,建立统一的城乡就业培训体系,为新市民开辟学技能就业途径。

4.坚持以强化领导为保证。成立以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指挥机构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镇政府还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落实必要工作经费,形成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整体合力。据调查走访,吕良及附近镇(街道)1200多户动迁户被陆续安置到滨湖花园湖畔旺屯和吕良示范小区居住。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镇已拆除1863间旧房屋和附属设施,砍伐33000多棵树木,并已安全运出;计划复垦土地900亩,现已复垦土地面积863亩,复垦地块已通过镇政府组织的验收,符合质量标准。

三、存在问题

该镇在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性的工作,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制约,在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

1.农民主体意识缺乏。少数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缺乏自主建设意识,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必然结果,因而有等待、观望态势,表现出不支持、不参与、不配合。少数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小富即安,科学生产、文明生活、和谐友爱的生活习惯尚未形成,需进一步加以引导、培训和教育。

2.镇域经济整体实力不足。近年来,吕良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村(居)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外出打工或经商,留下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年龄相对老化,对农村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应用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3.配套的政策还不完善。突出表现为:一是用地难度大。建设用地指标少是最为集中的问题。现行土地政策对农村建设用地保护更加严格,建设用地供应少、土地审批时间长、用地性质变更难,致使镇工业集中区和小城镇建设仍受到一定影响。二是城乡征地土地补偿标准差距大。城市征地、动迁补偿标准相对较高,而农村征地和动迁土地补偿水平较低。此外,近几年随着集镇的开发建设,附近村(居)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四、几点建议

针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议继续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科学定位、彰显特色,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原则,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抓基础,促进主导产业设施建设。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同时,要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对于无工业项目入驻的村,在基础设施支持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培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经济合作社,支持懂经营、会管理、有开拓精神的能工巧匠创业。 

2.抓管理,促进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战略任务,是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工程,需要有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朝气的农村干部来完成,特别是要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五老骨干的引导作用,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要强化村(居)班子建设,从根本上做到有人做事、会做事、做好事;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回乡高校毕业生中选拔干部,把那些真正有文化、有胆识、有思路、有群众威信、有驾驭市场能力,又具有顽强拼搏、改革创新精神的人推选进入村(居)两委领导干部队伍,让他们积极带领广大农民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任务。

3.抓规划,促进小城镇科学超前建设。思路决定出路,规划决定品位。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乡村振兴和决胜全面小康战略进行全面规划,科学部署,统筹兼顾。要坚持规划先行,凸现产业特色、文化特色、水乡特色、建筑特色和地方区域特色,要保证初始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严肃性。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