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关于洪泽区旅游业发展的调研与建议

  近几年来,洪泽区委、区政府围绕湖滨生态旅游城市、苏北生态旅游首选区目标定位,依托“湖、堤、山、泉、寺”核心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美丽清纯洪泽湖、湖滨名城洪泽区。以实施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旅游项目为总抓手,全力充实旅游内涵,扩大城市名片传播范围,提高洪泽旅游的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全区旅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5年,洪泽湖古堰景区、老子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大吉祥寺等景区游客接待量达到2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亿元。

  一、主要成果

  一是旅游品牌不断提升。老子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蟹园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洪泽湖大堤创成省级森林公园;龟山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特别是洪泽湖古堰景区整合水釜城、渔人湾、欢乐园及洪泽湖大堤沿线旅游资源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有效扩大了洪泽旅游品牌效应。

  二是旅游配套日臻完善。浔河路街景、人民路东风路十字路口功能形象提升工程;洪泽湖文化广场、砚临河风光带、洪泽湖大道绿化景观改造工程;南海路、黄海路、渤海路绿化建设及幸福大道路面的改造都让洪泽环境变得更加优美、交通更加便捷。艳阳度假温泉山庄、温泉1号等4家温泉企业共有床位约1600张;洪泽湖国际大酒店等旅游星级酒店、美仑精品酒店、朱坝活鱼锅贴城等856家各类餐饮饭店,使旅游接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三是旅游声誉全面营造。我区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中国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2015、2016连续两年携手扬子晚报社,在南京举办的江苏“美丽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推介洪泽旅游;开通了“文旅洪泽”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极大地提升了洪泽旅游的知名度。今年9月,又和四川成都联合举办“世界遗产地旅游联合发展峰会”。洪泽区旅游局与都江堰市旅游局、洪泽湖古堰与四川成都都江堰、老子山与成都青城山结成友好单位和景区。在最近省市旅游部门组织的多次明查暗访中,洪泽又成功入选“首批长三角自驾游热门十强城市”,获得好评。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区旅游业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有一定的基础和潜力,但仍有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景区旅游项目整体实力较弱。尤其是洪泽湖古堰沿线厚重的历史文化没有得到充分展现,景点开发滞后。1800多年的古堰遗产旅游和水文化旅游特色不鲜明,优势未能凸现。“渔家乐”、“农家乐”等风情旅游项目档次也一般。

  二是旅游服务功能不全,公共设施匹配不够。区级游客中转站、游客集散中心欠缺;游客咨询中心等公共服务未成体系;部分宾馆、餐厅餐饮价格偏贵,品质不稳,食品卫生水平未达标。

  三是旅游市场企业主体弱。政府搭台较多,企业唱戏较少;旅游项目建设多以政府为主、多靠财政支撑;融资渠道和管理经验不足,缺少专业旅游投资经营公司操作;古堰、蒋坝、老子山等景区间联动较弱,市场化运作程度低。

  三、两点建议

  据全省旅游发展会议分析:当前,旅游业正呈现由观光旅游走向度假旅游、由“产业循环”走向“旅游+”、由小众时代走向大众旅游时代、由“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的新趋势。尤其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当下,抓旅游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助推洪泽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更好地实施“纳湖入城”、“建成苏北生态旅游首选区”和“打造长三角地区旅游度假主要目的地”的战略定位目标。区老科协召集分会会长、城建分会会员进行调研、座谈,对尽快实现我区旅游产业化、现代化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健全区域旅游运行机制,坚持规划引领,在区域融合上下功夫。

  融合联姻。建议淮安市设立专门机构,指导环洪泽湖、白马湖旅游联盟工作,推动环湖旅游的紧密合作与有序发展。加强旅游规划编制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整体推进合力,防止环湖沿线旅游产品雷同,达到一县一区一特色的目的。增强老子山、蒋坝、西顺河等单位之间的配合。在洪泽湖、白马湖片区内实施水陆联动,打造旅游专线。在旅游产业实施、旅游景区建设、旅游项目招商过程中,做到融合资源、景点联姻、整体开发。

  精心策划。依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处理好局部与全局、长远与近期的利益关系。编制工作既要有专家规划、政府决策,但又不可忽视公众参与。可在洪泽旅游网页,建立洪泽湖旅游文化会客厅或直通车等网络媒体,广泛采纳天下关注洪泽湖热心人的建议,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及个人一起来“把脉”。从资源评估、城市布局、景区主体产品思路、市场定位、环境保护、区域合作、人才开发等方面制订出更科学、更合理,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洪泽旅游业详规。

  认真实施。“旅游实施建设”是一个进行式的动态运营和创新过程。需要企业家的总体策划、财团的融资或投资、建筑师的设计、文化人的渲染、营销人员的千辛万苦和本地居民好客参与等。要注重邀请全国知名的旅游投融资企业、互联网旅游企业、旅游景区运营管理企业和旅行社来洪泽考察、洽谈、合作。只有一处遗产、一处遗产,一个古迹、一个古迹去策划、去细化,脚踏实地地去形成可付诸实施的、可商业盈利的项目,才能打造充满魅力、充满活力的洪泽旅游大业。

  强化队伍。目前区旅游局编制只有4人,已远远不能承担旅游强区的战略任务。亟待增加编制,尤其是引进高层次旅游人才。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推行旅游行业礼仪和服务规范,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努力营造安全文明、诚实守信、热情待客的旅游氛围。

  政策扶持。在我区,旅游业还属起步阶段,政府推动是提振旅游经济的必要手段。要象发展工业那样来发展旅游经济,要集中人力、物力扶持核心区建设。出台优惠政策,在新项目招引上下功夫;对现有旅游项目建设和营运可实行分类帮扶政策,如水釜城的餐饮住宿、景区的一日游、二日游等可通过启动性、刺激性优惠政策,调动经营者和旅行社的积极性,能在短期内达到集聚人气、带动我区旅游的目的。

  2、围绕旅游六要素,做足区域旅游的“古”和“特”, 叫响“洪泽旅游”品牌。

  一吃。要进一步挖掘美食文化,精心打造洪泽美食品牌。与大闸蟹、海鲜、龙虾相比,以活鱼、活虾为食料的菜肴或水产品全席,不受季节限制,价格平民,尤其是朱坝活鱼锅贴在大江南北已有相当声誉,要因势利导,形成浓郁的地方系列菜肴特色。要挖掘“活鱼锅贴”、 “船帮菜”、 “湖八鲜”等洪泽美食文化,编印“吃货美食指南”,将特色菜品和特色制作菜品的餐馆及人文故事进行大力宣传,以餐饮促旅游,以旅游促餐饮。。

  二住。水釜城是首选。水釜城傍湖而建,又紧邻城区,建筑精致,布局合理,是一幅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区别于喧闹的大城市高楼大厦的宾馆,住在水釜城有一种身临仙境的享受,仿佛住在空气清新的大氧吧中。同时,要在洪三路沿线、大吉祥寺附近、348省道与古堰连接处等重点地段,规划发展精品农家乐、渔家乐和家庭农场,提供精致的服务设施、热情周到的细心服务,打造舒适、人性化的旅游度假居住地。

  三行。随着省际、市际高速、高铁的建成,旅客出行越来越方便。我区348省线到古堰景区的开通,使到洪泽旅游的旅客进入景区也更加便捷。同时,建议争取省、市支持,新建直达老子山的环湖旅游景观大道,早日实现环湖旅游。可将洪三公路纳入古堰景区内循环游线,在洪泽湖大堤沿线合理设置通道,建设景观吊桥、索桥、廊桥等与洪三公路连接。开通洪三公路旅游公交,方便游客多路径往返。拓宽改造洪新河,建设沿河城市小客厅,纳湖入城,以增加游人步行通道,使城区与景区融为一体。建立、完善全区旅游交通标志指示系统,引导旅游车辆通行。增建景区周边停车场。

  四游。好旅游是三分景致七分灵性,所谓灵性就是传说和典故。洪泽湖大堤是穿越时空的古堰,又是当今确保里下河地区生命、财产安全的“水上长城”。洪泽旅游就是由1800多年古堰连串起来的古代、近代、现代的水利旅游。千年百里的“悬湖”长堤流传着不少美丽、神奇的治水故事和众多的不朽名篇 、碑刻文化。所以,洪泽旅游要十分鲜明地突出古堰的“古”字,在“古”字上下功夫、做文章。要有效提升饱经沧桑洪泽湖大堤承载的厚重科学艺术和文化底蕴。如:史书中大禹率众奋战洪魔,擒获淮河水神巫支祈的记载;康熙大帝亲躬现场选址、督办;林则徐着素服前往高堰十三堡决口抢险救灾的史实;周桥大塘石工墙、蒋坝西堆头二帝宫段、信坝等遗址;高良涧人古代治水专家郭大昌记实。三河闸、入海水道、洪泽湖大堤加固、苏北灌溉总渠、入江水道等水利宏伟建筑;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刘少奇主席、胡耀邦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洪泽湖视察的场景等都可通过石刻、群雕、蜡像馆、3D影院等重现,成为洪泽湖古堰旅游不可多得的精彩亮点。在欢乐园内增建洪泽湖人造浅滩亲水区和水滑梯、水寨水屋等水上世界,策应水上旅游。着力推出洪泽湖畔看日落、赏晚霞项目品牌。在水釜城内举办洪泽湖风光摄影展、书画展和花展。在洪泽湖大堤两侧,分年、分段栽植梅花、桂花、樱花、桃花等树种和四季花卉。

  五娱。创作一批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洪泽风情文化娱乐节目。编排国家非物质遗产—洪泽湖渔鼓舞表演系列。不定期举办洪泽湖古堰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全国龙舟大赛和渔民水上运动会。借大吉祥寺放生活动的影响力,于每年的佛、道教重大节日和洪泽湖每年放鱼苗活动,吸引游客参与,放大“洪泽湖放鱼”效应。开放国蟹园“鱼的一生”科普展,让旅客了解与水产繁养相关的科普知识;利用“万亩鱼塘、芦苇荡”,定期举办捉鱼摸虾、撒渔网等“渔家乐”项目;配套开发一批采摘园、垂钓园、农庄式儿童乐园等;在渔人湾、蒋坝古镇开通游艇水上游活动,在水天一色的大自然怀抱里尽享其乐。

  六购。洪泽湖土特产品的开发和宣传是我区旅游产业的一块“短板”。亟待聘请高资质的专业公司,将有机米、银鱼干、大闸蟹、菱角、芡实、莲子等包装、设计成雅致特色的旅游土特产品。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对我区生产的农林牧产品进行深加工、联合开发,如:以稻麦为原料的各色饼类、小麦胚芽等;以水产品为原料的鱼元鱼饼、蟹黄油、蟹虾酱等;以畜禽为原料的真空包装牛肉、羊肉、麻辣鹅等;以果蔬为原料的果蔬脆片等休闲食品;以林木为材料的木刻、竹编、柳编、剪纸等。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