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孩”生育意愿和生育状况的
调查与思考
盱眙县老科协卫生分会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第46条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2014年1月各省份就陆陆续续的公布了单独二孩政策实施。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实行普遍“二孩”政策。政策规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有利于实现合理的人口结构,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利于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有利于实现国家政策与群众意愿的统一,有利于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家庭养老照料功能,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对保证生产力长期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在落实和实施这项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和预期不太吻合的结果,查阅了全国的统计和调查资料,都显示出各地的生育状况和群众的生育意愿也没有预料的那么理想,没有出现生育的高潮,更没有出现生育的井喷。为了了解我们县全面放开生育“二孩”政策后群众的生育意愿和生育情况,我们卫生分会做了初步的调研。
一、 基本情况
根据卫生与计生部门的月报和年报,2015年全县共出生新生儿6271人,其中“二孩”2443人(含双胞胎),出生率约为千分之8.5,“二孩”占总出生人数的38.9%;2016年1到4月份全县共出生新生儿2213人,其中二孩1037人,“二孩”占总出生数的46%。与2015年1-4月同期出生2376人相比减少163人,二孩比2015年同期923人增加114人。人口出生率和二孩出生数都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更进一步探究出现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我们采用交谈、走访、问卷等多种形式对35名城镇职工、42名在企业打工和8名自由职业者的70、80、90后出生的已婚并有一个孩子的妇女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是否计划再要一个孩子?对再生一个孩子有什么想法?被调查者家庭的基本情况等。经过统计和整理,在85名被调查的对象中,明确要生第二个孩子的29人,占34%,明确不生第二个孩子的39人,占46%,有11人目前还没有考虑成熟,另有6人认为第一个孩子还小,过两年再说。29名明确要生第二个孩子的妇女中有11人认为二个孩子将来可以相互照应,不孤独;5人认为将来可以减轻照顾父母的负担;9人现有一个女孩,再要个儿子,4人现有一个儿子,想生个女儿,儿女双全。39名明确不生第二个孩子的人则有以下观点,23人认为二个孩子经济负担太重,生起养不起;8人认为没有时间和精力养育第二个孩子;8人认为生二胎将影响以后的生活质量。在明确要生第二个孩子的29人中,有18人年龄在35到45岁之间,第一个孩子年龄在6到11岁。39名明确不生二胎的人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22人,占56%,其中13名行政事业单位工职工,18人在企业工作,8名为自由者。85名调查对象中,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32人占38%,5万元到8万元这间的41人,占48%,8万元以上的12人,占14%.
二、 现状分折
总体上,受调查者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评价还是积极的。很多人认为再生一个宝宝尽管要负出很多,很苦很累,但从长期来看还是有必要的,它能让家庭更和谐,更有生活情趣,也有利于孩子间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学会分享与责任,有利于孩子乐观开朗性格的养成等等。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被调查对象对生第二个孩子有不同的想法和困惑。
1、 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少生、优生、优育、优教”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改革开放、经济转型、生活方式、就业特点和城市化进程等也促进了人们的生育观念的转变;社保、医保和养老模式等社会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健全改变了人们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生育观念的转变对是否生第二个孩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 养育两个孩子经济负担太重,压力较大。在39名明确不愿意要“二孩”的调查对象中,几乎都提到抚养二个孩子经济负担太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支出。相当一部分调查对象认为:从怀孕到分娩、孩子出生后的养育和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以目前的物价水平粗略测算,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最少要80万元以上,年均3万元左右,两个孩子的养育和教育费用至少百万以上,加上家庭日常生活开支、人情往来、负担双方父母、偿还房贷等 ,经济负担不起,不是不想要,而是养不起。因此不考虑生育第二个孩子。对于生第二个孩子,经济问题成为年青父母们的最大顾虑。
3、没有时间和精力养育两个孩子。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养育二个孩子已成为不生第二个孩子的另一重要原因。正在考虑要生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担心的是精力不够,70、80后出生的人双方父母有的年岁纪已高,有的身体健康状况欠佳,能帮的忙有限;另外,即便有老人或者保姆帮带孩子,作为孩子的父母,更希望自己能够在孩子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加之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再生育第二个孩子力不从心,也会影响对现有孩子的教育与关爱,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将有所下降。在被调查的部分85后、90后的年青母亲认为自己正处在事业和工作的最好上升时期,工作、升迁等自我发展非常重要,无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三、思考与建议
1、加大“二孩”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在看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40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带来的重大贡献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目前的“未富先老”、劳动力短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需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日益严峻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归功于人口红利,而过低的生育水平将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据报道,妇女总和生育率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目前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5到1.6之间,已经跨入低生育国家的行列。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是调整人口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力度宣传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目的意义与措施,促进人们认识到“二孩”对于家庭与社会的互利共赢,进而更自觉地推动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提高生育水平,改善我国人口结构的现状,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2、让居民生得起,养得起,育得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养育孩子不仅是家庭的大事,也应是国家的大事。想要破解“两孩”生育意愿较低的问题,还是需要积极发展经济,合理调整就业以及社会政策的配套,使广大居民拥有更高的家庭收入,让居民生得起,养得起,育得好;另一方面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着力从延长生育假、入托、入学、就医、社会化抚养、妇女就业、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着手完善保障机制,有效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尽管目前已实行生育补贴、9年制义务教育等,但层次水平较低,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扩大义务教育的年限,实行学前和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控制民办教育机构的收费标准,减轻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负担,对落实全面“二孩”政策起到应有的作用。
生育政策的调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兴旺发达的现实需要,也是一个渐进过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面临的生育困境,将随着促进生育水平提高的利好政策相应出台,“二孩”生育政策的全面落实,人们的生育意愿定会呈现向好的前景。